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痛苦肯定 快乐否定

发布人:超级管理员 来源:人力资源部 杨金花 发布日期:2025/7/16 【字体:

叔本华在《人生的智慧》中冷静地揭示:“所有的快乐,其本质都是否定的,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。”

他认为痛苦是持续存在的:只要生命意志在运作,欲望就会不断涌现。旧的欲望满足后,新的欲望会立刻产生,因此痛苦是生命的“常态”,具有“肯定性”。而快乐并非独立的、原生的状态,而是“痛苦的暂时消除”。它的存在依赖于痛苦的先在,因此具有“否定性”。快乐是短暂的,当欲望被满足时,痛苦暂时消失,我们会感到快乐,但这种状态无法持久——新的欲望很快会产生,痛苦随之回归。快乐是相对的,没有痛苦的对比,就无法感知快乐。

“每一快感的产生,其实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,意欲获得了解放。所以,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。”这条规则教育我们,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;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。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,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。当我们渴望获得幸福和快乐时,常常被其虚幻的“肯定性”欺骗,快感不过是痛苦暂时缺席时的短暂喘息,如叔本华所言,它“永远是否定性质的”。就像挤入演唱会场馆的狂热瞬间,三小时的乌托邦终会落幕,散场后的戒断反应远比短暂的亢奋来得更加强烈、更加持久。

叔本华认为:“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。”一个身体无恙的人,通常不会每天因为“没生病”而感到快乐。但当他突然患上胃病,每餐都被疼痛折磨时,“不痛”就成了最迫切的渴望。当胃病痊愈,他重新获得“不疼痛”的状态时,这种“缺乏痛苦”的感受会被清晰地体验为幸福。此时,幸福的程度不取决于他吃了多少山珍海味,而取决于他摆脱了多少疼痛。

所以,降低我们的欲求是明智和合理的,我们“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”,如此才“更有把握实现这些期望和要求”。这并非要我们消极避世,而是要我们在认清苦乐本质的基础上,找到一种与生活和解的方式,在减少痛苦的过程中,探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。 

版权所有 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棉花街十八号 联系电话:023-63775956